特稿:微软亚洲研究院英雄谱 主宰中国科技圈的半壁江山
四大门派,八座山头,20余位学术泰斗,超80位门徒,它成就了科技界的武林盛世。
智东西 文 | 四月
导语:“没有人可以绕开这个机构去谈论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科技史”,而在当下,他所囊括的顶尖科技力量正让一众公司虎视眈眈。
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简称MSRA),这座微软在海外设立的首个研究院,1998年由比尔盖茨钦点,从此敲响了中国IT业态苏醒的前奏。大概连比尔盖茨和当时谏言的麦尔伏德博士也不会想到,在后来的十几年间这座机构能够对中国科技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甚至一度胜过带给微软自身的价值。而究其核心还在于“人”。
继去年芮勇、何凯明和孙剑出走之后,昨天,微软亚洲研究院再痛失一名老将,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已加入今日头条。“黄埔军校”的帽子戴久了便有些意味深长。商业对于科技的诉求日益强烈,人才抢夺战步步紧逼,这里的中坚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牵动人心,让一众公司虎视眈眈。
为此,本文特从学术成就和商业价值两个层面梳理出MSAR体系下的人才库,其范围涵盖了研究院自成立起的数千名院友,对业界具备一定参考价值。与此同时,他们的流动也折射出当下IT界百态:四届院长、九座山头的毫发便牵动着市值千亿公司命脉,二十位IEEE Fellow已成众猎头的必争之地,四大派系之争变幻莫测,十大新秀的诞生则预示着更多可能。
一、相约九八
故事还得从19年前来自中国的声声召唤说起。
九十年初,中国计算机产业苗头燃起,人才增长速度甚至超越美国;而大洋彼岸的软件巨头正面临创新与竞争压力,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麦尔伏德向比尔盖茨谏言,将研究院开到中国来。
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这是互联网力量最不可一世的一年,谷歌、搜狐、京东、腾讯、新浪相继诞生。37岁的语音识别专家李开复受命成为首任院长。三年后,最初的微软中国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开复组建团队之初就频频受阻,说服海外精英归国并不容易,何况是在电话和网络还未普及的年代。但其中也不乏热血青年,张亚勤的加盟成为打开僵局的契机。这位31岁,1997年就获得IEEE Fellow的天才少年曾被一度传位佳话。
1998年底到1999年,研究院第一批管理团队逐渐成形,由国内高校博士生和海归派组成。略微发黄的合照记录下中关村丹棱街的伟大时刻,在往后的十几年里,这批人的光热辐射至大半个中国科技圈。
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宏江、李开复、沈向洋、张亚勤,他们名字早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李世鹏、李江、李劲、刘文印。其中左三李劲,就是当年邓小平视察上海工作时,谈及“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身旁的小孩,也被称为“邓摸头”。
第三排,左上角露出头尖的三位女士从左至右分别是:当时的秘书陈蕾、公关负责人尚笑莉和高校关系负责人张静。右后方两位分别是王坚(阿里云之父)和张益肇(现MSRA副院长)。
记忆被定格在青涩而激情四溢的面庞。后面发生事情让人欣喜,研究院陆续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崭露头角,关键的2002年,研究院首次在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了4篇论文。
随后的三年内,MSRA迎来了他最为辉煌的岁月。2005年SIGGRAPH收录的9篇论文都来自于微软中国研究院,这相当于当年论文收录量的十分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热的实验室,并且没有之一。
聚似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如今,当年合照中精英部队已重新分布,沈向洋作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张益肇担任微软亚洲院副院长。而关于其他人的故事将在后文娓娓道来。
二、四小天鹅
时间线拉回到2016年11月14日,在研究院成立18周年之际,微软亚洲院院友会正式成立。四任院长聚首,让人颇为感慨和激动。开放的自由文化、执着的创新精神在他们手中得以“传帮接带”,同时也为各自的青春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首任院长:李开复(1998-2005年任职微软)
1998年7月,李开复从SGI加入微软并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税后担任微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李开复绝对称得上硅谷华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恰逢SGI市场商业化受阻,他的激情和才能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找到释放口。研究院成立早期,李开复功不可没,吸引了包括张亚勤在内的一批学者回国,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创新文化。
2005年,李开复离开微软加入谷歌,“跳槽事件”还曾引发两家巨头间的官司战争。2009年,李开复卸职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创办“创新工场”。
2)天才少年(2001年—2004年)
1999年,张亚勤作为“及时雨”加入微软。2001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担任首任院长。随后的三年间,张亚勤带领MSAR进入黄金时期。
同年1月,张亚勤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的智囊团核心成员。2005年李开复跳槽谷歌,张亚勤成立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另一种说法是,被调回国,临危受命,再次接过院长的大旗。
2006年-2014年9月张亚勤升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2014年9月,实权几近架空的张亚勤加入百度,担任总裁。
3)沈向洋(2004年-2007年)
在进入MSAR之前,沈向洋以研究员身份加入位于雷德蒙德(Redmond,Washington)的微软研究院总部。1999年,再回到北京参与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在担任计算组主任期间,沈向洋的狼性与斗志被激发。研究院在最顶尖年会SIGGRAPH上发表的论文逐年上升,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院。背后却是被当年的常务副院长王坚嘲笑“猪狗不如”,不分昼夜做研究,“那一年彻彻底底地把所有的人都灭掉”,沈向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2004年,沈向洋升任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2013年,沈向洋接替退休的微软前首席研究和战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成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自博士毕业到今年,已经是沈向洋在微软工作的21个年头,是微软核心管理层中为数不多的大陆华人。今年陆奇离职后,沈向洋已成为微软职位最高的华人。
4)洪小文(2007年至今)
与沈向洋轨迹类似,洪小文在2000年调MSAR语音产品组之前,已经在微软总部任高级研究员。
2007年第三任院长沈向洋上调西雅图总部,作为副院长的洪小文接棒,成为该机构历史上第四任院长。
虽未及前任张亚勤、沈向洋等的曝光率,但洪小文在业界的学术地位和威望并不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兼任IEEE语音转换及音频处理学术杂志的编委。
三、九座山头
在MSAR潜心修炼多年已成大师,再面对时代浪潮的种种机遇和挑战易于反掌。他们踏出院门大施拳脚,将中国一批科技企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各自领域和新环境中扎根稳业同时,他们也不忘互帮互助。
1)阿里云之父:王坚
王坚,此前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2008年以首席架构师身份加盟阿里巴巴,2009年被指派为阿里首席技术官,身居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
如果将张亚勤定义为“天才”,那么王坚则是另一维度上的“怪才”。传言他还在杭州大学念本科时就常跑到浙大旁听计算机课程。杭州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在浙大教书,32岁已经是系主任。
在微软期间,王坚负责所研发的SQM数据处理处理系统被应用到Office 2007等微软产品的开发。其主持发明的数字墨水技术被应用在TabletPC、Windows等产品中。
加入阿里之初,外界质疑声不断,说是王坚“忽悠”了马云。2010年启动的“YunOS”(当时叫云手机业务)看上去近似于不可能的任务,五年之后,阿里云在王坚掌舵下,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公共云平台。虽然C端业绩平平,但B端的阿里云业务已风生水起。
2)小米合伙人:林斌
林斌与MSAR的缘起缘灭与李开复有很大关系。
2000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1年多,李开复亲自找到在微软西雅图总部任职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林斌,将他带回国做研发经理。在职期间,曾协助张宏江、张亚勤创办了微软亚洲工程院,任职工程总监。但仍与李开复交情最深,2005年李开复转战谷歌,大将林斌也追随而去。
不过,当李开复2009年从谷歌离职创业再做孵化空间,林斌这次却没有选择继续跟随老大哥,而是被雷军拉上一起创办了小米。这家用互联网思维卖硬件的创新公司,估值曾一度上至450亿美元,其亲民的产品文化吸引大量中国青年拥趸。
之外,在张宏江和林斌的影响下,有不少MSAR员工也加入到小米团队中。这一点连同阿里云派系将在后文详述。
3)金山CEO:张宏江
1998年,张宏江于张亚勤之后加入MSAR,在加入微软之前曾是多媒体世界大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主攻多媒体研究领域,是计算机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张宏江属于典型的海归派,当年在张亚勤的鼓动下,漂洋过海举家来到了漫天沙尘暴的北京。
在MSAR一呆就是十二年,毕竟是中国人,期间也没有因为天气原因抱怨。2000年,张宏江被升任MSAR副院长,后创立了微软亚洲工程院,工作更偏向业务层面,但并不是技术出身的他热情所在。
2011年10月,张宏江离开任职十多年的微软,雷军寻觅4年之久的金山CEO最终尘埃落定。不过,张宏江是个念旧的人,在离职的前四年间,张宏江仍坚持着“上午在微软上完班,下午到金山上任做金山的CEO”的作息。
4)张亚勤:百度总裁
在很多人眼里,张亚勤离开微软在料想之中,只是时间问题。据其自己爆料,微软任职期间,曾给中央直属机关单位,包括中宣部的领导们讲课;IT界的稍微有些名气的人出书,他都会欣然为之写序。这样“老干部”生活显然不再是张亚勤所想。
谷歌退华后,恰逢百度的业务还处上升期,在当时看来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2014年9月,张亚勤加盟百度,担任总裁,负责新业务。后续参与投资Uber、巴西团购网站Peixe Urbano等。
这两年百度负面新闻不断,加之陆奇空降掌权,这位12岁就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的科学家,其仕途之路并没有早年的顺风顺水。
5)赵峰:海尔集团CTO
相比上文提及的互联网公司,前任微软研究院原来的常务副院长赵峰选择海尔引起的涟漪要小得多。2015年9月份,赵峰离开微软亚洲研究院,出任海尔集团CTO、副总裁。
赵锋在MIT获得人工智能博士,曾在位于硅谷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工作。作为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赵锋曾领导开发了微软传感尘埃、微型网络服务等。在无线传感网络以及云计算系统等领域,赵峰拥有超过30项美国专利技术,超过100篇技术论文和物联网专著。
习惯了研究院开放与自由环境,再加入传统制造型企业很难说是对口。不过硬件方向或许更为稳健。
6)李世鹏:硬蛋CTO
在赵峰跳槽不到三个月,2015年10月,MSRA元老级员工李世鹏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春”,加盟硬蛋(科通芯城)担任CTO。李世鹏是目前已知的加入智能硬件行业,份量数一数二的顶尖科学家。
据说背后还有张亚勤的“牵线搭桥”,新晋当天张宏江为之站台。李世鹏加盟之后将成立硬蛋实验室,为硬蛋旗下的创新创业团队进行技术“把脉”。
7)芮勇:联想集团CTO
芮勇毕业后即加盟微软,此前已在微软工作18年之久。在美国微软总部工作7年后,芮勇于2006年初回到中国,先后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任战略总监、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中国创新孵化部总经理。
2016年11月,杨元庆邀来芮勇担任CTO。联想成为芮勇第二份工作,足见其改换门庭之慎重,这之中对联想未来发展战略的认同当是一个重要因素。
芮勇同时也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士(IAPR Fellow),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SPIE Fellow) 和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芮勇获得及申报美国及国际技术专利四十余项。
8)汤晓鸥:商汤系推动者
汤晓鸥教授,199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2005-2008年于MSRA担任视觉计算组负责人,获得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09的最佳论文(亚洲首篇)。
汤晓鸥博士虽属于学院派,不过其推动并投资的两家计算机视觉初创——商汤科技、Linkface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其中商汤科技成立不到两年就已晋升为独角兽阵列,学术成果和人才力量自然少不了这位背后大BOSS的功劳。
比较有意思的插曲是,这位学术泰斗的演艺生涯开始于研究院,同时在研究院达到顶峰。汤晓鸥博士曾被一致推选为研究院文工团团长,兼团委书记,连续三年出任研究院年度文艺晚会主持人。为此,他为自己起了个艺名叫“小o”,在研究院引起很大反响。“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可笑的一面,同时也有更可笑的一面”,关于小o的名言还不时在坊间流传。
9)李开复:创新工场
2005年从微软辗转谷歌,2009年卸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职位,创办创新工场。李开复温和儒雅的外表下也藏着一颗桀骜不驯的灵魂。
受限于当时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受阻,内部晋升空间有限,并且外围的创业氛围兴起。李开复开始了创新工场的征途。之所以将其划为“山头”的行列,很大意义上在于创新工场扶持了一批中国年轻企业,包括知乎、点心、豌豆荚等,部分公司中也因MSRA前员工关系而受到信任。
纵观八座山头的兴起和演进趋势,大牛们在寻找标地时,正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向硬件公司、人工智能技术型公司/岗位靠拢。
四、二十位学术泰斗
在学术造诣方面,IEEE Fellow成为重要风向标。IEEE全称为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属于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IEEE
Fellow属IEEE院士,为协会最高等级会员。经过IEEE董事会审核,每年有300名左右新院士,通过率一般为35~40%。
MSRA成立19年,在众多学术大咖,近5000名院友中也不过产生了近20名IEEE Fellow,可见其含金量。当然,这二十位被学术界肯定的大牛无一例外正在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人。
1)四位历任院长
历任MSRA院长,张亚勤(现任百度总裁)、李开复(现任创新工场CEO)、沈向洋(现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洪小文(现任MSRA院长)先后获得IEEE Fellow头衔。作为学术带头人,知名度较高,在此便不过多赘述。张亚勤倒是值得一提,31岁时成为该协会百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
2)两任上市集团公司CTO
芮勇(现任联想CTO),杨元庆2016年兴师动众请来的CTO背景当然不会弱。芮勇除作为IEEE Fellow外,同时也是国际模式识别学会士(IAPR Fellow),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SPIE Fellow) 和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获得及申报美国及国际技术专利四十余项。
赵峰(现任海尔集团CTO),赵峰博士因其在网络嵌入式计算与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于2009年度获得IEEE Fellow。如今的微软数据中心被誉为全球仪表化与监控最为密集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得益于赵峰博士的研究。
他同时也是《美国计算机学会传感网络汇刊》的创刊总编辑,并且撰写或合作撰写了超过100篇技术论文和书籍,其中包括摩根考夫曼出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方法》(与Leo Guibas合著)。
3)一任创业公司CTO
李世鹏(现任硬蛋CTO),李世鹏博士1999年5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曾任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及多媒体计算组主任研究员。于2011年当选为IEEE Fellow,在微软亚研院期间的16年半,共获170多项专利。
4)回归高校
2013年入选IEEE Fellow的两位学者已加入高校担任重要职位,包括马毅(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吴枫20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此外,张黔(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这位出生于70年代的年轻女科学家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主任研究员,获2003年度IEEE Fellow。
朱文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及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等职。曾获IEEE Fellow、SPIE Fellow、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等荣誉。
汤晓鸥(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集成所多媒体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博士,IEEE Fellow。其发明的人脸识别技术(Gaussian Face/Deep ID)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截至2015年7月10日,他的论文引用次数超过15896次,H-Index为59.
宋謌平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此前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组高级研究员和研究组主任。从事语音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具有广泛的语音研究兴趣,包括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语音分析、编码与合成、人机通信介面,回声消除、噪音消除等方面。
5)坚守MSRA
郭百宁(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获2009年度IEEE Fellow,主要从事网络图形学技术、基于网络应用的虚拟环境技术、几何模型、基于图像的模型和绘制、纹理合成、真实感图形图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在国际著名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四十多项技术专利。
张永光(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获得2014年度IEEE Fellow,中山大学博士。
6)加入阿里云
华先胜(现负责阿里云的视觉计算团队),此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项目研究主管,在北京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获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协会 ACM2015 年度杰出科学家、MIT TR35 大奖(全球 35 位 35 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等荣誉。2016年加入阿里云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iDST 的科学家团队。
7)2017年新晋院士
刘铁岩,获选2017年度新晋IEEE Fellow。此前他为机器学习组负责人、首席研究员。在近期常务副院长马维英离职后,已加入高级管理团队。因对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在网络搜索和在线广告领域应用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获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以及ACM杰出会员(ACM Distinguished Member)。
此外,2017年度IEEE Fellow的还包括了MSRA的三位院友:
张虹(Hong Tan),因对可穿戴触觉技术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获选。
颜水城,因对子空间学习和视觉分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选。(注意,此“ 颜水城”区别于360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颜水成”)
李航,因对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机器学习研究所做出的贡献获选。
看到这里,大概能掂量出2017年最新这批IEEE Fellow的含金量了,正可谓后生可畏!
五、四大派系
除前文提及的八座山头,在MSRA遍及全球范围的院友帮里除出来单干外,派系与传承关系可见一二。
1)阿里系
之所以将阿里系放在第一介绍,实在是阿里云盘踞了MARA太多人才。
据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回忆,八年前他跟着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王坚一起加盟了阿里,成为阿里云的最早一批组建者。“当时我们一起离开的有十几个人,我们走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王坚,他说跳出微软是为了实现更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就跟着他出来了。”
此外,阿里云iDST团队的科学家周靖人、华先胜,技术总监初敏均来自微软。初敏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初敏博士,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近10年,创建并领导了语音合成研究小组。 目前在阿里云负责语音识别、人机交互服务等智能技术的研发。阿里巴巴集团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技术总监初敏。
华先胜曾担任阿里巴巴搜索事业部研究员、资深总监,手机淘宝 “拍立淘” 的关键技术就是由华先胜带领的团队研发的。2016年加入阿里云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iDST 的科学家团队。华先胜将带领阿里云的视觉计算(Visual Computing)团队,专注于视频图像分析、识别和搜索等领域的 AI 技术研发。
蚂蚁金服高级研究员阳振坤也曾先后任职联想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公司任职,加盟淘宝前,阳振坤为百度高级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系统。现担任淘宝研究员,主持淘宝海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这还不算未查证的其他信息。由此也可窥见,阿里挖人的力度和深度十分厉害。
2)汤帅系
正如前文提及,商汤科技和Linkface两家明星初创的成功少不了汤帅的推动。据消息称,商汤科技核心团队里的工程人员主要来自MSRA,包括其联合创始人杨帆,在2006-2014年间任职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负责视觉算法的产品转化。
实际上,鉴于汤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远影响力,部分计算机视觉公司或多或少与之有些联系。比如另一家旗鼓相当的Face++,其中部分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汤的学生。
另一家在2014年成立的Linkface,实际上也是汤帅的弟子。比如,“所谓的四大美女”之一石建萍就是徐立的师妹。不过这家公司因为过度宣传而被黑就是后话了。
3)雷军系
被拉来和雷军一起干的前MSAR最有名的当属林斌和张宏江。此外,还有个段子也能说明他暗地里还挖来了不少人。据说,张宏江受雷军邀请参加小米2014年的年会。站在台上,他问了一句:咱们下面有多少人是从微软亚洲工程院来的?在当时就有43人举手。
4)海外系
除了中国公司挖人,MSRA还承担着国际人才输送站的角色。于2013年成立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Facebook AI Research,简称FAIR)就是受益人之一。
何恺明,于2016年8月离开MSRA加入了FAIR(Facebook AI Research),担任研究科学家。此前,他先后在MSRA实习和正式入职,曾以第一作者身份拿过两次CVPR最佳论文奖(2009和2016)——其中2016年CVPR最佳论文为图像识别中的深度残差学习(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贾扬清离开MSRA之后,还曾在NEC、Google Brain任职,目前在Facebook的AI实验室FAIR从事研究工作,他是著名的深度学习框架Caffee的缔造者。
4)留守系
以洪小文为首的留守系成为MSRA当下最坚实的力量。在一次院友聚会中,他有些动情地说道:“有些人离开了几年了,有些人刚刚离开,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们这群人还会好好地在这边专心致志地做科研创新,我们不是产品部门,我们也不是学校,但是我们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扎实的单位,研究院存在一天,就有一群人会继续在这边,专专心心地做科研创新。”
六、十大新秀
前辈们在已经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新鲜血液的力量更不容小觑,他们正在迫不及待地尝试与接受挑战,更享受从零到一的突破。同时,由于MSRA的工作经历和学术背景,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以下统计筛选的十大后起之秀更偏向新型互联网技术类公司,并非已成就轮高低。类似祁国晟创立的北京国双科技(已上市)等并不在讨论范围内。
1)谈及国内计算机视觉创业,“一桶筐汤”(依图、格灵深瞳、旷视、商汤)是绕不开的资本宠儿。但究其溯源,实际上都是MSRA这棵大树下的桃李。
Face++:印奇,孙剑。
Face++创始人印奇,1988年生,从本科开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加全职工作共四年,研发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应用在X-box和Bing等微软产品中。可以说,本科期间就进入MSRA实习这是少有的,与人脸识别的结缘也成为后来印奇创业神话的真正原点。
2016年加入的孙剑,此前已在MSRA工作了13年,此前担任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在CVPR,ICCV,ECCV,SIGGRAPH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曾是汤晓鸥博士、沈向洋博士的得意门生学生。沈向洋最后还费力将其调至研究院美国总部。
只是他后来既没有选择继续呆在微软、或是加入商汤。而是选择在2016年7月加入Face++(旷视科技)担任首席科学家。只能说人各有志吧。
商汤科技:杨帆
杨帆,现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北京公司总经理。在2006-2014任职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组,负责视觉算法的产品转化、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曾参与Xbox、Kinect、Windows Hello、Bing图像搜索、视频编辑软件Movie Maker等数十项视觉新技术产品模块研发。
此外,商汤科技前员工曹旭东也曾在MSRA工作,不过现在已经自立门户了。年轻人的心果然是不甘平凡。
依图科技:林晨曦
准确来说,依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林晨曦上一份工作是在阿里云,担任计算资深专家与技术总监。此前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信息检索以及分布式系统方向的研究工作。在2008年追随王坚入职阿里。
格灵深瞳:蔡炀
格灵深瞳创始人来自于谷歌系,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也不在微软系范围内。现核心产品人眼摄像机研发负责人蔡炀算是一位。
耳熟能详四大新秀,前二者更因年底的过亿美元融资而晋升独角兽行列。相较而言,依图和格灵深瞳的行事风格则更低调,但
2)余凯:地平线机器人
作为前百度IDL创始人,现地平线机器人CEO,很少人知道余凯还有一段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经历,当时主要从事图像检索方面的研究。
6)凌海滨:亮风台科技
2012年,凌海滨与好友廖春元、唐荣兴等人一同创立创立亮风台科技,并担任其首席科学家。
凌海滨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8年起任职于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现在为计算机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机交互和机器学习等。
7)孙天齐:Vincross
据孙天齐向智东西介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期间他便进入MSAR实习,后在清华生物医学工程系进入神经学相关项目研究并负责相关课程。
于2014年创立Vincross,推出了可适应各种地形并独立行走的六足机器人HEXA,已获得真格基金两轮投资。
8)曹旭东:Momenta
曹旭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先后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商汤科技,在2016年初创立Momenta,公司定义为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实时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以及自动驾驶决策算法,打造自动驾驶的大脑。已获李开复创新工场投资。
9)夏炎:Linkface
这是一家颇具争议的公司,创立之初就因所属商汤科技的法人关系而独立融资背黑。不过公司仍在正常营运,其四位女性联合创始人中炎曾作为MSRA实习生。
LinkfaceCTO黄贤俊,曾在MSRA任职八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带队完成了图像搜索智能排序、高分辨率屏幕录制、必应中英文机器翻译、必应搜索字典扩展、无线屏幕交互投影系统(Titanium)、分布式视频压缩等核心项目。
七、结语
历经19载,微软亚洲研究院早已超越了“跨国公司驻中国分部”的意义,中国IT界“黄埔军校”盛誉名副其实:旗下超过10位院友在中国最顶尖的科技企业担任高管,20位当选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80余位在创业浪潮中大有所为。
业界对于这所伟大机构仰慕而敬重,它不仅为微软一家公司创造价值和收益,更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推动着整个中国科技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普及。
但另一方面,自2005年第一任院长李开复辞任加入谷歌开始,这座人才摇篮就一直在换血与输出中振荡,于得失之间成就了当下科技界的武林盛世,势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微软自身而言,更多的思考应在于如何在错失了互联网末班车后,借其技术储备和积淀继续重拾昔日的辉煌。“人才中介”的锅不能背!
看完AI圈的武林传奇,在智东西后台回复“小智”,给你传授更多武林秘籍。
智慧进化 刷新未来!3月10日,智东西联合AWE、极果、腾讯科技、GFK将在上海主办「GTIC 2017全球(智慧)科技创新峰会」,聚集全球AI势力,探讨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Neato机器人董事长兼CEO Giacomo Marini、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兼消费者BG总裁胡郁、商汤科技CEO徐立、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威马汽车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等30多位行业领袖、优秀创业者和知名投资人已确定参加峰会。
千人大会,名额有限,抢票请戳: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深喉爆料、投稿:guoren@zhidx.com
智东西招聘
在这里与下一个BAT创造者交朋友!
五大智能领域记者/编辑/实习生
职位详情回复“招聘”查看
欢迎自荐/推荐,简历至HR@zhidx.com